齐鲁文化,地域文化名称,确切地说,齐鲁文化是"齐文化"和"鲁文化"的合称。东临滨海的齐国产生了以姜太公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学说,又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(东夷文化)并加以发展。春秋时期的鲁国,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。
主要特点:齐文化尚功利,鲁文化重伦理;齐文化讲求革新,鲁文化尊重传统。
因齐鲁文化的熏陶,成就了山东人的特点:有情深似大海,义重如泰山,忠心黄河长的优良传统。在山东辽阔的地域上,文物,遗址,史迹,展现着齐鲁文化的辉煌成就,从而成为中国文化旅游胜地。
因于先秦齐、鲁两国,得“齐鲁”之名。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,齐、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。因为文化的一体,“齐鲁”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,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“齐鲁”的地域概念。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,故成为山东的代称。
齐鲁大地,人间地灵,数千年来,涌现出孔子、孟子、墨子、孙武、孙膑、诸葛亮、李清照、辛弃疾、蒲松龄等一大批杰出人物。山东仁才覆盖了文化、军事、科技、工程、医学、农业等众多领域。
山东人的创新发展,使很多民间艺术流传至今。
聊城杂技:早在新石器时期,东夷人首领蚩尤是个杂技高手,后春秋战国时期的慢慢发展,经过许多发掘、弘扬慢慢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聊城杂技以风格朴实、英武、粗犷、富有地方特色饮誉杂坛,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。
吕剧:由民间演唱艺术的山东琴书演变而来。运用乡音描摹民间疾苦,表述风土人情。表演朴素真实,比较生活化,深受喜爱。
山东大鼓:是北方大鼓之鼻祖,原称犁铧大鼓,因其伴奏乐器为犁铧碎片而得名。一人演唱或两人对唱,二三人伴奏。慢慢促使着山东快书的形成。
山东快书:起初流传在农村,后来随着社会发展,渐渐进入城市。手里一副鸳鸯板,打起来就能表演,用着山东方言演唱,朴实粗犷,很有气势。
泰山皮影:因其演唱曲调和剪影材料的不同而形成多种剧种。最初用硬纸壳,后又用猪皮、驴皮、塑料板做剪影材料,刻制各种人物、动物、山水实物剪影,用铁片、竹片制成枪、刀、棍棒等各种格杀器械。乐器是一鼓一钹、一木鱼。通过灯光投影于小银幕,来显示连贯动作和完整的故事情节。
莱芜梆子:主要伴秦乐器为梆胡与无品八楞月琴,音色独特。艺术感染力极强,演出正剧与喜剧,效果更佳。深受山东人喜爱。
泰山石砚:用泰山奇石制作而成。以“形”、“色”、“纹”、“景”、“情”、“人”、“物”赋名。
胶南年画:早年的年画内容喜庆,构图饱满,色彩鲜艳,贴在墙上满屋生辉,渲染出年节的热烈气氛。
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,受所有人的喜爱,像拓展活动中加入中医药基地参观、采茶体验等,研学课程中也有相应的手工体验课,如拜师礼、拓片、面塑等。一同去探索各类山东文化课程,如孔孟文化、泉文化、茶文化、医药文化、龙山黑陶文化等。
中国国旅客服电话:0531-87960308、87960038、微 信:156 1468 0851.
消息